红网张兴莎:好记者是思想者,更应是行动派|环球视点
2023-05-06 14:26:13 来源:红网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记者张兴莎作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5月6日讯(记者 蔡娟 郭薇灿 摄影 秦楼)5月6日,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致广大·尽精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劳动技能大比武”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届劳动技能大比武系列赛事中,湖南出版集团将通过系列赛事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作为集团劳动技能代表,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记者张兴莎带来“微党课”,分享“湖南最后的慢火车”等采访见闻及背后的动人故事,讲述新时代记者的使命与担当。

张兴莎是一名“90后”记者,年纪不大却采访经验丰富:曾前往北京航天城,迎接神舟十号返回舱来到湖南韶山,圆毛主席“九天揽月”之梦;曾在一次山区采访时突遇暴雨,被山坡上滚落的巨石砸破了车窗,堵住了去路……

“今年是我从事记者行业的第10个年头。我走遍了湖南的三湘四水,认识了许多可爱可敬的人,还经历了不少可惊可叹的事。我们的工作,几乎每天都在倾听、讲述、传播别人的故事。因此,讲故事其实是我们记者的‘本职’,但要讲好故事才是记者的‘本事’”。

2019年,张兴莎作为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前30强,也是湖南省的唯一代表,带着“湖南最后的慢火车”故事,开启了全国巡讲。那是她第一次站上全国大赛的舞台,第一次与190多名从中央到地方选拔出的顶尖记者同台较量,第一次代表“湖南”讲述家乡的故事。

启动仪式上,张兴莎动情分享了“湖南最后的慢火车”系列报道的采访经历。在那趟7272次慢火车上,张兴莎遇到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怀化麻阳县70岁的果农田倡仪,他说出了令张兴莎至今记忆深刻的话:“没有这列车,我们要穷一辈子。”因为这趟慢火车,老田在当地只能卖5毛钱一斤的水果,在贵州铜仁的集市,至少可以卖到5元一斤,价格翻了10倍。13年的时间里,老田供家里5个子女上了学,还盖起了3层的楼房,现在他屋前有了晾晒的小院,门前也修好了水泥路。

张兴莎回忆,当时她和采访组4次前往怀化,跨越湖南、贵州、重庆三地,完成了4趟列车1251公里的跟车采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如果高铁是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绿皮慢火车传递的就是不让大山里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令人惊喜的是,绿皮慢火车带来的改变至今还在不断延伸。红网时刻新闻报道推发的2019年,全国陆续各省份都掀起了绿皮慢火车报道的热潮;2020年,在慢火车报道的推动下,株洲已经停运5年的醴茶铁路再次恢复客运,湖南迎来了第5趟绿皮慢火车;2021年,连接韶山与井冈山的红色专列通车,绿皮慢火车重新串联起了革命老区;2022年夏天,怀化的4趟慢火车全部升级为空调车,车内环境已经是全新的面貌……

“我们笔下的好故事,带着泥土,带着思考。作为记者,我们的文字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正气与力量。”张兴莎说,除了一身正气,记者不仅需要有独立的思考,更需要是个行动派。想要提升新闻报道的核心竞争力,扎根基层,做好调查研究,是关键。范敬宜、罗开富等新闻前辈们在基层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作风。

2022年1月,张兴莎在跟随长沙市农业专家开展鱼类资源调查时,偶然听说有群众在湘江湘阴段见过“水中大熊猫”江豚,可惜没有视频与影像记录。长沙来了江豚,这件事让张兴莎兴奋了好几天,选题的“种子”也就此埋进了心里。在此后的1年时间里,她一直与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先后多次跟随专家组沿湘江巡查,寻找江豚踪迹。终于在今年1月,在湘江长沙段等来了成群的长江江豚。

为获取具有历史意义的独家高清画面,张兴莎和同事们一道,背着相机、镜头、无人机、脚架等十几样的拍摄器材,在100多米高的大坝上蹲守了8小时,终于在太阳落山前,兴奋地在取景框里,看到了3头江豚畅游湘江的画面。1月31日晚,红网首发《独家影像丨长沙望城发现长江江豚,不是一头,而是三头!!!》稿件。随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南卫视、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数百家主流媒体第一时间跟进,2000余家网站转载,全网流量突破3亿,江豚一家三口可爱“出圈”,成为网红长沙新的现象级“明星”。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要讲好故事,我们记者要踏踏实实地沉下去,更应该不负记者这个称呼,不忘记者这份使命。思社会之已病,也思社会之未病,记天下风云,也记人间冷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不负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与期待。”张兴莎说。

关键词: